梅州兴宁种粮大户推广高产量高品质丝苗米,带动农户致富奔康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即日起,南方日报开设“小康圆梦”专栏,首期推出“小家看小康”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家庭、乡村、企业等的“小家故事”,展现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林文昌 黄佑鹏
青山叠翠,稻浪千层。火热的7月,梅州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农户正顶着烈日抢收,收割机、拖拉机的轰鸣声,合奏着一曲热火朝天的丰收歌。
“平均亩产721.4公斤,达到超级稻目标产量!”7月10日11时许,一阵阵的欢呼声从新陂镇新金村传出,人群当中的李志新兴奋地与周边人握手。
这个站姿笔直,总是带着憨憨笑容的男人,正是眼前这110亩高端丝苗米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研究示范田的主人。
小康路上飘谷香。从城里电工到回乡种粮,从奔波谋生到带头奔康,这条路他走了1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我扩种了近千亩水稻田,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种植,农业也是朝阳产业。”李志新灿烂地笑着说。
返乡:丢荒田种出“希望”粮
李志新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后他随着外出打工的浪潮去过很多地方。
2000年以来,“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李志新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但电工在农村能做什么呢?他看到农业机械在家乡兴起,于是开始从事农机销售工作。经过几年的经营,李志新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但他也注意到,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造成耕地严重丢荒,能否把耕地重新利用起来?李志新萌生了新的想法。
2007年,适逢叶塘镇彭陂村种烟基地租赁合同到期,耕地面临再次丢荒。李志新便将115亩耕地承包了下来,开始尝试种植水稻。
凭借着对农机的深入了解,李志新成为当地较早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的农户。每年他都将大部分农机补贴和种粮补贴、收入等用于购置农机,不仅满足自己耕种,还经常为周边的农户提供帮助。
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升了水稻的收割效率,同时也不断降低水稻收获的损失,初尝甜头的李志新逐年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今年兴宁支持复耕复种的力度更大了,我又承包了千亩的农田种植水稻。”李志新说,如今他种植水稻的面积已达2000多亩。
李志新的种粮史,也是兴宁市大力推动优质稻发展的缩影。地处粤东北部、热量充足、光照充沛、土地富含硒元素的兴宁自古便是产粮大县,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位居梅州市首位、全省前列。
近年来,兴宁市大力推动复耕复种,推广丝苗米种植,投资建设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园区内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建设包括丝苗米名优品种筛选提升、烘干仓储、精深加工等七大重点工程、14个项目。
李志新也是兴宁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种粮大户之一。“产业园的建设提升了农户的积极性,曾经的丢荒田如今都被重新利用,兴宁丝苗米的品牌也建立起来了,根本不愁卖。”李志新说。
创新:试验田屡破高产纪录
“我们这次测产的‘青春优19香’是‘19香’杂交水稻,不仅产量高,更重要的是比一般的杂交水稻品质好。稻米的品质已经超过了泰国香米!”在新金村“丝苗米增香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早稻测产验收现场,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向前来参加测产活动的专家推介。
这110亩的试验田,曾见证了袁隆平院士团队屡破高产世界纪录,如今也是新品种“青春优19香”试验成功的见证者。
2015年,袁隆平院士团队看中了兴宁的种粮条件,选择了李志新的110亩稻田作为试验田,开展“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技术”试验,并在2016年、2020年接连打破高产世界纪录。其中2020年11月,年亩产达1300.12公斤,创下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也在此处试验高端丝苗米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将“有机基质”培育钵苗壮秧、旋耕机浅耕整地、机施基肥“香稻专用肥”等技术运用到试验田中。
“‘青春优19香’具有细长、油光亮丽的特点,煮出来的米饭香糯可口。”林青山说。
试验成熟的种植技术,由李志新这样的种粮大户通过合作社向农户推广。如今,兴宁的丝苗米不仅产量上来了,品质提升了,农户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以前1斤稻谷最多只能卖到1.4元,如今能卖到2元。”李志新说,他的稻田除了跟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外,还与本地的农科所等长期合作,将最新、最高端的耕作技术运用到种植过程中,“不断满足市场对高端米的需求。”
传承:成为新时代的智慧新农人
李志新的儿子李宇导,也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种粮之路”,成为新农人。
出生于2001年的李宇导,已是一名植保无人机作业能手,可以熟练地操控无人机进行播种、农药喷洒等。在李志新看来,儿子是出于对无人机的兴趣才踏入“农”门。但对李宇导来说,更大的满足来自收获感:“我和父亲辛苦种下去的稻谷长成金黄的稻穗,这种满足感,难以描述。”
李志新带动的不仅是自家儿子,还有村子里的百余户种植户。2009年前后,合作社的模式让李志新看到新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带动成立了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有了合作社,他发挥自己农机齐全的优势,与周边一些村签订长期合同,一方面传授耕种知识,一方面传授农机技术、维修保养经验等,为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宣传推广和农户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加入了合作社。李志新说,合作社刚成立时仅有5户农户、130亩耕地,如今已发展到150多户农户、5000多亩耕地,出产的大米也畅销国内外。“去年农户每亩的收益在1400—1500元之间,今年还会有所增加。”李志新说,如今合作社里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与新陂镇毗邻的叶塘镇上,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已完成布展,正等待开放。作为兴宁市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项目之一,中心开放后将与叶塘镇、新陂镇、大坪镇等产业园覆盖的乡镇串珠成链,形成农业旅游线路。
“附近的农家乐、民宿都建起来了,我们也计划在农田里建设体验项目,让游客能体验务农的乐趣。”李志新说,他的脚步不会停歇,他希望带动农户发展智慧农业,成为新时代智慧新农人,“我想为国家的粮食产量、粮食安全作贡献,也想让更多人认识到种植水稻是朝阳产业,充满希望。”
统筹:袁佩如 汤凯锋
本文地址:http://www.guangdongzixun.com/qushi/37.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广东资讯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每日新闻
- 《离婚》北川景子的托特包好搭配!四款大容量笔电、小物都能塞
06-27 01:59
- 钟南山院士对广东本地疫情作出最新研判
06-27 01:13
- 广东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
06-27 01:12
- 省教育考试院支招:今年填志愿 关键看排位
06-27 01:09
- 梅州新湖鹰嘴桃开摘!来尝一口盛夏的果实
06-27 12:21
- 广东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06-27 12:20
- 广州全新投放481辆纯电动公交车
06-27 12:18
- 广东首个数字乡村为农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徐闻
06-27 11:57